研究課題:
l 主持陜西省科技局科研項目一項(項目名稱:秦嶺北麓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園建設范式研究YF07208-01) l 主持西安市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感知的節慶對城市旅游形象修正研究11Y032)一項 l 主持陜西師范大學校青年科學基金一項(項目名稱:陜西省農業旅游資源的開發) l 主持區域旅游規劃項目(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旅游規劃)一項 l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三項(項目名稱:境外游客時空動態分析40271037;中國健康人血液流變學參考值與地理因素的關系研究10141002;黃河中游古代都市發展遷移與環境變遷互動關系研究(No.40571154第三主持人)),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項(項目名稱:西部大開發中的生態環境建設戰略研究——陜甘寧老區實證分析;項目編號:01BJY045,第二主持人)。 l 參加橫向研究項目多項,為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數據庫”專家組成員。 l 主持陜西省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項(基于校企合作的陜西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11BY18) l 主持陜西師范大學教學研究項目一項(非師范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2010年) l 主持陜西師范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一項(以職業經理人為目標導向的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創新模式研究2009)
l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分項課題一項(基于校企合作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模式GKA10025)
主要著作: (1) 秦嶺北麓觀光農業旅游資源開發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0(獨著)
(2)陜甘寧邊區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3(獨著) (3) 旅游風景區開發與規劃,陜西旅游出版社,1997,7(獨著) (4) 旅游規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合著,完成15萬字) (5) 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與對策,科學出版社,2001,2(合作編寫) (6) 中國西北生態環境建設與制度創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4(合作編寫) (7) 中國入境旅游研究,科學出版社,1999,12(參與編寫) 主要研究論文:
(1) 旅游微博新媒介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研究,旅游論壇,2012(5卷)03:22-26 (2) 基于時空尺度下關中-天水經濟區旅游發展演變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卷)03:505-508 (3) 企業視角下的旅游管理專業實習市場滿意度研究,旅游論壇,2012(5卷)02:111-116 (4) 旅游管理本科生專業認知、就業意向及專業忠誠度研究,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1:175-179 (5) 基于ASEB柵格分析法的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26卷)01:128-134
(6) 秦嶺南北兩麓旅游地成長與旅游流空間分布對比研究,2011.06:547-551 (7) 山地型地區旅游產業集群構建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05:471-474
(8)基于博弈論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2011.01:70-72,82) (9)基于ASEB柵格分析法的安康漢濱體驗旅游探討,西安石油大學學報,2011.01:24-27
(10)陜西旅游經濟的時空發展演變研究,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0(24)10:178-184 (11)做大“大秦嶺”旅游品牌的對策建議,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通訊,2010.01:47-48 (12)基于性別差異的旅游行為實證研究,旅游論壇2010(3)3:269-273 (13)基于保護視角西北民族地區農業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研究,江西農業學報,2010.(22)07:210-211,214 (14)中國三大園藝博覽會的對比分析----暨對西安2011年世園會的相關建議,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26)6:574-576 (15)基于市場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決策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2010(29)04:78-81 (16)西安城市居民旅游決策行為對比研究,商業研究,2010.03(總第395期):181-184 (17)旅游交通量與游客流量: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商業研究,2010.02(總第394期):41-43
(18)《基于感知視角景區外擴區域居民類型劃分--以陜西省商南縣金絲大峽谷為例》江西農業學報,2009年第21卷第6期
(19)基于旅游消費偏好的秦嶺北麓觀光農業園發展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73-79。 (20)秦嶺北麓農業旅游資源空間結構研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106-113
(21)西安市民對秦嶺北麓觀光農業園的認知與消費偏好研究,江西農業學報,2008,20(7):135-137 (22)安康市旅游形象SWOT分析與TDIS模式構建初探,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6(3):69-72 (23)西安市旅游形象定位再提升,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通訊作者) (24)新時期經濟地理學教學改革的探討——《經濟地理學》與《經濟地理導論》的教學比較,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5年第22卷第4期122-125。 (25)陜甘寧邊區移民的來源與安置,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第2期, 104-113。 (26)經濟地理學雙語教學初探,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25-26。 (27)二十世紀前半期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研究,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5:619-623 (28)經濟地理學教學改革的再探討,教學研究,2004年1-2期:71-73 (29)歷史城市地理學的理論體系與研究內容,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56-63《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3年第3期在學術前沿中轉發。 (30)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的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4,第3期(第18卷),:12-17 (31)古都西安歷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與新世紀城市更新戰略,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4:25-37 (32)關于經濟地理學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3,1:118-121
(33)抗戰時期西京籌備委員會的城市綠化實踐及其啟示,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3 (34)陜甘寧邊區生態購買設計與操作途徑,地理學報,第57卷,2002,3:343-353(第二作者) (35)用生態購買方式加速陜北及周邊地區生態建設,陜西決策咨詢,總第42期,2001,2:1-8(第二作者) (36)旅游消費及其效用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4 (37)老年前期壓積參考值與地理因素的關系,生物數學學報,第16卷,2001,4:500-504 (38)西部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探討,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261-264 (39)陜西省農業旅游資源開發探析,西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6卷,3:72-75 (40)老年男性紅細胞壓積參考值與中國地理因素的關系,浙江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 (41)新時期旅游特征及其對旅游教育的影響,教學研究,2000,3——4 (42)西安市工業污染現狀與防治研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 (43)新疆旅游業發展規劃布局的方案選擇,西安聯合大學學報,1999,第二卷,2:95-98 (4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of Chinese young people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1999,20:151-157(第二作者) (45)陜西安康地區鄉村旅游開發初探,青年地理學家,1998,3 (46)烏蒙山區產業結構的現狀分析與調整對策,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4 (47)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atocrit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in China,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1997,17:459-465(第二作者)
獲得的教學科研表彰/獎勵:
l 2001年9月獲得陜西省教育廳頒發的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共10名) l 2002年獲得陜西省教育廳頒發的陜西省高等學??茖W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四完成人,共8名) l 2003年獲得陜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陜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l 2004年獲得陜西省人民政府政府頒發的陜西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成果獎二等獎(第二作者,共2人) l 2009年3月年獲陜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專著類) l 2009年11月獲陜西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獎三等獎(專著類) l 1999和2002年兩次獲得校級教學質量優秀獎 l2011年獲得陜西師范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